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?
上周在公司组织了一场会议,会议主体主要是宣讲一个我们最新的技术方案设计,会议上有十几位同事参加。整个会议时长大约是1个小时,但是效果奇差无比,作为主持人虽然我洋洋洒洒地讲了很久,但是台下大部分同学没理解,甚至干脆做起了自己的事情了。
所以这场会议浪费了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位同学一个小时的时间,事后领导让我也重新整理了一下,重新组织起来。
经过痛定思痛,我下来后详细分析了问题,并且花下功夫补充好文档,学习其他同学关于如何开好会议的教程,终于在第二次开会时顺利完成,也算是不辜负领导的期望,也是自己软实力提升的一个见证。
下面分享下我是如何将一场失败的评审做到成功,希望经过总结自己不要好了伤痛忘了疼,也希望看到这个文章的朋友能有所帮助,在职场上高效地开好每一场会。
我是如何开好第二场会议
第一次评审结束后,我想了很久,大家都听不懂,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呢? 后来去看了很多开会的教程,懂得原来会议是可以划分成几部分的:会前、会中、会后,为了让每个阶段都做好,其实其中都是有学问。
01 做好「会前」工作
确认会议目标,并且根据目标圈定参会人这一点其实我就没做好 ,我的会议是要评审我的方案,但是我只邀请了我的领导,而我的领导后来又拉了其他很多人比较资深的同事参与。其实在这里我就可以提前确定好目标,然后主动邀请这些同事参与,这样一来一方面显示对这些同事的尊重,另外一方面也显得做事考虑更周到。
确保需要参与的人都能够出席这一点我也没做好,这个会议有一个跟我一起全程参与工作的同事那天恰好有事没参与,其实我应该事先打好招呼,因为没他的参与很多信息就没人补充,这也间接导致了这次会议的失败。所以开会前一定要确保需要参会的人能参与,如果不能参与可以直接调整会议时间。
确保所有的参会人了解上下文这一点是最最关键的,也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。因为除了领导以外新的同事完全不了解我的工作,这样导致他们根本听不懂我的方案。所以我后来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文档最前面补齐好这些上下文,用比较生动的文字让参会人可以在10分钟左右了解我在做什么,我遇到什么样的困难,为什么要做。这也是第二次会议能成功的主要原因。
前置信息尽早讨论在第二次会议开始前,我整理好文档后,就通过群发给要参与的同事们,并且请他们提前阅读有问题直接评论。通过前置阅读,他们可以带着较好的上下文、准备好的问题参会,会议的效率提高了很多。
02 做好「会中」演讲
会议开始后,作为主持人要控制好节奏,不要发散会议过程中有不少同事的提问,这个时候会议很可能会发散。作为主持人,我们要及时打住,并且善意提醒同事把握节奏下来再讨论。
做好会议录屏及会议记录在开会的时候,建议开启会议录屏(现在的大部分IM软件都支持),这样会议后如果其他同事想了解可以通过看我们的开会会议,自己有一些点要回顾也可以看下视频。
第二是会议记录,在会议开始前,需要找身旁的一位同事帮忙记录,这样作为演讲人可以专注在节奏把控上,而会议记录者需要聚精会神,同时作为内容提炼。会议结束时,需要大家整体过下记录的待办事项。
03 做好「会后」跟踪
会议的结束只是开始,会后主持人应该把记录的代办事项整理好发到群里,并且落实到每个跟踪人主持人需要持续跟踪待办事项,保证每个代办事项的后续执行